{{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馬麻,到底什麼時候才會出新的『嘰嘰咕咕咚』?*」是我家阿梅前一陣子最常問我的問題。
* 註:My First Discoveries 科普點讀書的中文劇場版音檔開場白,是一段召喚魔鏡的咒語「嘰嘰咕咕咚,嘰嘰咕咕咚,魔鏡魔鏡快出動……」,小讀者們常暱稱這套書為「嘰嘰咕咕咚」。
在重播前三輯無數回後,讓我兒和KidsRead點讀筆友聽它千遍也不厭倦的 My First Discoveries 系列 ,終於推出讓我們望眼欲穿的第四輯啦!
繼前三輯的「人類的生活」、「奇妙的動物」、「植物與昆蟲」,第四輯將觸角伸向「藝術與文化」領域,主題包括音樂、世界名畫、梵谷、羅浮宮、金字塔、失落的寶藏,讀完這幾本,孩子就像逛了一輪音樂廳+美術館+歷史博物館。
其中我家兩兒最愛點播的是歷史人文主題的《金字塔》( The Pyramid ) 和《失落的寶藏》( Lost Treasures ) ,而我自己想特別推薦的是《世界名畫》( Paintings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 、《羅浮宮》( The Louvre ) 這幾本,中文劇場版的背景說明非常有趣,知識含金量超高,解析名畫和雕塑的視角也非常有趣,讓藝術麻瓜媽媽我陪小孩好好上了一堂藝術人文素養課。
由於第四輯的主題難度比前三輯稍微進階一些,我會推薦給幼兒園中大班至小學生,5歲以上的孩子更能完全理解書中資訊。建議還沒讀過這套的小小孩可以先從前三輯開始看起,最後再挑戰第四輯。
家有幼兒的家長,要趁首團最低甜甜價提早買起來收藏當然也可以,因為這系列的書都是厚紙+膠片設計,耐操不易折損,四歲以下幼兒也可以在家長陪伴下邊翻書邊聽活潑的中文劇場版音檔。
▌My First Discoveries 第四輯「藝術與文化」 開箱書介影片
開箱書介影片中包含第四輯每本書的內容簡介與中英點讀音檔試聽,更深入的圖文版書介請繼續往下看。
▌My First Discoveries 第四輯 「藝術與文化」 新書開箱圖文版
2021年12月,由青林出版社與KidsRead點讀筆合作發行的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四輯 Art & Culture 藝術與文化,內容包括六本藝術文化主題膠片點讀書、六頁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與錄音點讀貼紙、一本學習手冊、一張隨身點讀小卡。套書不分售。
※中英文點讀功能需搭配KidsRead點讀筆使用,套書中不含點讀筆,須另行加購。家中已有KidsRead點讀筆的人,購買套書後上KidsRead官網下載教材點讀音檔,即可使用點讀功能。
1. 科普主題英文點讀膠片書:
第四輯的主題是藝術與文化,包括六本點讀膠片書:Music 音樂、Paintings 世界名畫、Vincent van Gogh 梵谷、The Louvre 羅浮宮、The Pyramid 金字塔、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
每本書都有獨特的雙面膠片工藝設計,以精緻手繪插圖呈現藝術文化知識,吸引孩子互動。其中 「Lost Treasure 失落的寶藏」,還搭配紙製的「神奇手電筒」,搭配深色膠片使用,就能變身童書界近年最流行的「手電筒膠片書」。
除了點讀文字會用英文朗讀內文,內頁和膠片上的圖案也都可以使用KidsRead點讀筆點讀出聲,唸出英文單字或發出場景音效。搭配附贈的錄音貼紙,還能貼在書中,練習口說和正音。
以下節錄六本書的精采圖文,並附上開箱影片,讓大家先睹為快:
■ Music 音樂
這個主題從生活中能發出聲響、製造音樂的事物開始,延伸到弦樂器、打擊樂器、管樂器等樂器的發聲原理、使用方式,以及融合多種樂器的交響樂團。同時也介紹世界各地的特殊樂器。
這本書除了用生活科學的角度解釋各種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色,用點讀筆點選樂器插圖,也會發出各自的聲音,讓小讀者不只靠想像,更能身歷其境的認識樂器、享受音樂。中文劇場版中也收錄了許多美妙悅耳的樂曲,學音樂的孩子千萬不能錯過。
風聲、雨聲、雷聲、瀑布聲、蜜蜂嗡嗡聲、蟋蟀唧唧聲……全都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聲音。古早時代人們藉由自然素材敲擊、吹奏、摩擦,產生不同的聲音,就是音樂的起源。
將水杯裝入不同高度的水,會發出高低不同的音階。木琴也是利用同樣的原理發聲。
掀開透明膠片,一窺鋼琴內部發出美妙琴聲的秘密。按下琴鍵時,琴鍵另一端有一支附有毛氈的槌子會擊打琴弦,不同長度的琴弦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凡是藉由震動琴弦發出聲音的樂器都叫弦樂器。使用琴弓拉奏的提琴有各種尺寸,從小到大分別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愈大聲音愈低。
吉他也是弦樂器,用手指撥琴弦發出樂音。
和吉他長得很像的這支樂器是電吉他。電吉他不靠中空的共鳴箱,而是透過插電的擴大器發聲。
管樂器靠著按住音孔,控制空氣在管子內流動的距離,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管樂器的種類非常多,包括鼻笛、日本蕭、古笛、雙管笛、哨笛、排蕭、直吹笛、橫吹笛、高音笛、中音笛、低音笛、現代長笛等,每支音色都不一樣。(用點讀筆點樂器插圖,可以聽到每一種樂器的聲音喔)
簧樂器是難度比較高的樂器,透過簧片的震動發出聲音,原理與將樹葉夾在手掌間用嘴對著吹氣出聲相同。常見的簧樂器包括單簧管、雙簧管、低音管、高音薩克斯風。在管弦樂團中,所有的樂器都根據雙簧管發出的聲音來調音。
銅管樂器如小喇叭和低音號,是透過嘴唇的震動發出聲音,音色明亮莊嚴,被認為是富麗堂皇的象徵,常被用於軍樂器的進行曲或典禮音樂。
鼓、鈸、鑼都是打擊樂器,透過打擊發出不同的節奏。
在爵士樂隊或搖滾樂團中都有鼓手,一個人就要負責打一整組鼓。
管弦樂團通常包括弦樂器、木管樂器、打擊樂器、銅管樂器。指揮是樂團的靈魂人物,負責讓每種樂器互相搭配,發出最美好的聲音。
除了管弦樂團中常見的樂器,本書中也介紹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樂器,例如南美洲的沙鈴、蘇格蘭風笛、印度的西塔琴、美國的斑鳩琴和口琴、拉布蘭的長笛、西班牙的響板等。
■ Paintings 世界名畫
這個主題介紹米開朗基羅、畢卡索等影響藝術史的偉大畫家,在創作時使用的媒材與技巧。在介紹世界名畫的同時,一窺當時的社會風貌,學習不同地區及時期的文化。
這本書的的英文內文簡短,但中文劇場版活潑又精彩,強烈建議家長可以陪小孩一起聽。小青阿林和魔鏡針對每幅名畫都有有趣的討論,就連我這個對藝術史一竅不同的人也聽得津津有味,多認識了不少名畫的創作背景和流派特色。
米開朗基羅為西斯汀教堂畫《創世紀》壁畫的場景,右邊是畫畫到一半停下來休息的米開朗基羅,左邊的空白人形是什麼呢?
翻過透明膠片,人形缺口上就出現亞當了!壁畫中的上帝,正在將生命力賜給甦醒中的亞當。
仔細看,德國畫家霍爾拜因在他的名作《使節》裡藏了什麼?
翻過書頁找答案,原來畫面下方詭異的長條物體是一個變形扭曲的骷髏頭,代表即使是貴族階級也難逃一死,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都是虛幻無常的。
擅長描繪農村風貌的寫實派畫家老彼得 ‧ 布魯哲爾,在代表作《孩子們的遊戲》中,生動紀錄500年前鄉村孩子五花八門的遊戲:騎馬打仗、滾鐵環、老鷹抓小雞、倒立、打陀螺、踩高蹺、爬樹、游泳、雜耍…..據說畫面中總共有80種遊戲、200多個人,你能認出幾個遊戲呢?(用點讀筆點畫作不同位置,聽聽看孩子們正在玩哪些遊戲)
這兩幅畫是法國宮廷畫家喬治 ‧ 拉圖爾的作品,描繪當時的貴族生活,分別名為《藏方塊A的作弊者》和《藏梅花A的作弊者》,看起來很像,但仔細看好像又有不少微妙的差異,你能找到不一樣的地方嗎?
20世紀初法國畫家喬治 ‧ 皮埃爾 ‧ 秀拉所畫的《馬戲團》,是用「點描法」繪製而成。在放大鏡下近看只能看到一點一點的小色點,遠看卻能看出清晰生動的人物。用點讀筆點選畫中人物,還會說出每個角色的英文名稱,例如馬戲團表演者 circus performer 、雜技演員 acrobat 、小丑 clown 、馬戲團團長 ringmaster 、觀眾 audiance 等。
這副顏色明亮鮮豔、線條精簡的畫作,是由法國野獸派畫家馬諦斯所繪的《舞蹈》。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讓每位舞者的肌理動作栩栩如生,充滿活力。
書中還用畫廊展覽的形式,收錄了世界知名畫家如高更、竇加、畢卡索等人的作品。
中文劇場版音檔針對每一件作品都有討論賞析,帶領孩子進入藝術的美好世界,媽媽在旁邊偷聽時也忍不住邊點頭「原來如此,我怎麼沒看出來!」……閲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