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開始,最讓我家兩兒和萬千孩子讀小讀者引頸期盼的童書,莫過於【KiDiDOC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KiDiDOC第一輯分享文看這裡

一周有好幾天,我家的晚餐餐桌上俱樂部設立了KiDiDOC的超洗腦主題曲「KiDiDOC、KiDiDOC,我們都愛問為什麼;動動手,玩遊戲,好奇小朋友有趣的生活!KiDiDOC、KiDiDOC,有趣的書籍有什麼?翻頁,聽故事,什麼問題都難不倒我!”尤其是小一的阿梅,第一輯三本書的每個故事都聽得滾瓜爛熟,頻頻逼問媽媽第二輯何時出版,現在終於給這份執著的小書迷等待了!

第二輯的三本樣書寄到家時,兄弟倆齊聲歡呼,顧不得功課沒寫完,立即拆箱翻書,用點讀筆播放情景故事音檔,一頭栽進KiDiDOC的神奇世界。 

雨林第一輯的《100個為什麼?》、《動物大解密》、《下面有什麼?》,第二輯的《驚奇恐龍世界》、《人體大發現》、《太空有什麼?》仍繼續盧卡與小瑪弟姊為主角,借助姊妹倆參觀恐龍世界大展、閱讀人體百科圖鑑、參加太空總署體驗活動的經驗,以及和爸媽和趣味導覽員的機智問答討論,深入探索恐龍時代、奇妙的人類,以及浩瀚的太空。

由法國童書出版社Nathan發行的這一系列知識百科,兼具美感與互動性,充滿翻翻、轉、抽拉機關、以及各種令人驚喜的大摺頁和立體設計,動手又動腦,玩科普、玩知識,讓知識百科變得超有趣。

除了立體互動機關、趣味益智問答題,青林出版社還提出編寫了中文動作故事音檔,由小瑪與盧卡兩姊妹精彩的生活故事,讓中文版的魅力超越原版,3~10歲的孩子邊聽邊翻(第一輯的建議適合閱讀年齡是3~8歲,但第二輯的知識更深入,連我家快10歲的哥哥都學到很多),樂在其中。

全書情節連貫,以家庭互動為旋轉的故事結構完整,搭配可愛的插圖,就像觀看一出精采的戲劇舞台。音檔多達3000個,書中的每個角落都找到驚喜。

想必大家都等不及了,我們就廢話不多說了,直接看第二輯的圖文和影片開箱吧!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第二輯 內容介紹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第二輯的三大主題,包括探究恐龍時代大小知識的《驚奇恐龍世界》、認識人體各種器官運作的《人體大發現》、探索浩瀚宇宙奧秘的《太空有什麼?》。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第二輯 開箱影片

影片有點長,忙碌的家長可以對照YouTube的時間戳記,挑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看。
00:00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 第二輯中文點讀版簡介
01:30 《驚奇恐龍世界》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15:16 《人體大發現》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24:15  《太空有什麼?》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32:07 隨身點讀小卡功能示範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第二輯 圖文版書介

不方便或沒空開喇叭看影片的,就請繼續看下面的圖文版書介,介紹得比開箱影片更深入:

《驚奇恐龍世界》

《驚奇恐龍世界》從恐龍化石的重建開始,逐一探究恐龍時代的大小知識,以及牠們的消失之謎,彷彿造訪了恐龍博物館!

《驚奇恐龍世界》的目錄頁背景是草食恐龍的四隻大腳,共有17個單元:

有趣的骨頭(恐龍化石)、看起來像真的、恐龍生活的年代(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故事從頭說起(恐龍的祖先)、真的?假的?(趣味問答題)、哈囉,大傢伙(梁龍)、精彩的恐龍大戰(霸王龍與甲龍)、穿戴盔甲的恐龍(草食性與肉食性恐龍)、小恐龍的誕生(慈母龍)、雄性之爭(三角龍的打鬥)、上天下海的恐龍、恐龍世界紀錄(趣味問答題)、群居的恐龍(腕龍)、恐龍末日(恐龍的滅絕)、我們周圍的恐龍(恐龍與雞的關係)、知識小考驗、恐龍族譜。

爸媽和姊姊小瑪,陪弟弟盧卡一起參觀他夢寐以求的「驚奇恐龍世界大展」,在展廳中看到劍龍的碩大的骨骼化石,驚呼連連。爸爸趁機考姊弟兩人恐龍的英文 Dinosaur 是什麼意思,原來是由英國學者在1842年創造的字,意思是「可怕的蜥蜴」。

目前為止被發現的恐龍化石幾乎都是不完整的,古生物學家需要靠著長期研究重建恐龍的外觀。打開書頁上的箱子,裡面有五塊劍龍骨骼,書頁上的劍龍骨骼模型缺了好幾塊,小讀者可以動手幫忙重建劍龍的骨骼化石喔!

展覽中的導覽影片《如何將恐龍重建在現代人面前》用迷你書的模式呈現,介紹古生物學家利用化石重建恐龍的過程。

拼湊出劍龍的骨架後,我們來看看劍龍長什麼模樣吧!科學家其實並不確定恐龍的真實模樣,只知道牠的皮膚很厚,而且背上的骨板可能會改變顏色,用來吸引異性和嚇走敵人。

把書轉個方向,就會在立體機關的反面看到另一種顏色的劍龍喔!你心目中的劍龍是什麼顏色的呢?

恐龍生活的年代主要是「中生代」,這個時代又分為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在兩億五千兩百萬年前,地球經歷了一場大災難,導致陸地和海洋上的大多數動物都滅絕,這就是三疊紀的開端,恐龍的崛起。

翻開侏儸紀和白堊紀的頁面,會觀察到早期的恐龍體型比較小,愈後期的恐龍體型愈大,這是因為隨著時間過去,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多,植物也逐漸茁壯。為了吃到樹葉,草食恐龍愈長愈高,肉食恐龍為了獵食草食恐龍,就只好長得比他們更大了。

這一頁上可以看到目前發現最大的恐龍「巴塔哥尼亞巨龍」,牠伸長脖子,可以從三層樓高的大樹上吃到葉子!

盧卡好奇發問,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的恐龍是真的嗎?導覽解說員哥哥說明,電影裡的恐龍其實都是電腦動畫製作而成,目前的科技還無法複製恐龍。但電影裡提到的「恐龍是恆溫動物」是真的喔!以前的人認為恐龍和鱷魚一樣是冷血動物,但現在科學家認為,恐龍實際上應該是恆溫動物,否則無法維持活力來奔跑打架。

巨大的梁龍是草食動物,以花朵和果實為主食,有八十塊脊椎骨讓牠支撐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用手輕輕拉動書頁上梁龍的尾巴,梁龍的頭就能吃到大樹上的葉子啦。

霸王龍是知名度最高的肉食恐龍,牠會埋伏等待獵物,用爪子把對方翻過來,用利齒咬住對方,再用強壯的下顎將肉撕裂。草食性的甲龍則用背上堅硬的甲板和角質保護自己,尾巴上還有一個大棒槌,可以用來攻擊掠食者。霸王龍想打贏甲龍,只能把牠翻過來,露出柔軟的肚子。

拉動書頁上的機關,霸王龍就會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利齒,甲龍則會左右甩動尾巴防禦!這場恐龍大戰,究竟誰會勝出呢?

小瑪和盧卡玩起「恐龍大對抗」遊戲,兩人各抽一張恐龍圖卡,比較體型、防禦力和攻擊力,強者獲勝!這個跨頁的左半部都是草食恐龍,右半部則是肉食動物,掀開翻頁機關,看看牠們各自有什麼小祕密和絕招吧。

小瑪和盧卡進入驚奇恐龍世界大展的虛擬實境互動體驗,身歷其境觀察小恐龍的誕生。

和成年恐龍比較起來,恐龍的蛋其實很小,剛孵化出來的慈母龍寶寶,身高體重只有媽媽的十八分之一。掀開小翻頁,偷看一下恐龍蛋裡的恐龍寶寶吧!

兩支三角龍打起來了!兩隻雄性恐龍可能會為了競爭地盤或吸引同一隻雌恐龍的注意而打起來。

水裡游和天上飛的恐龍,其實幾乎都不是真正的恐龍。會飛的翼龍只能算是「飛行的爬行動物」,蛇頸龍則是海生爬行動物。能在水中生活的恐龍只有棘龍。

腕龍是群居的恐龍,牠們成群結隊的搬家,是因為樹葉被吃光了。牠們會把年幼的小腕龍圍在中間,以免被掠食者攻擊。

恐龍是怎麼消失的?這個大跨頁用立體的火山爆發場景,讓小讀者更身歷其境。

六千六百萬年前,印度火山爆發,持續了數千年,還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掉在現在的墨西哥一帶。這兩項天災使大氣層中充滿細微粉塵,遮住太陽光,導致植物死亡,草時恐龍接連死亡,肉食恐龍也活不下去了。

科學家現在證實,鳥類不只是從恐龍演化而來,而是根本就是恐龍!現在的鳥類是從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鳥類演化而來。轉動書頁上的大轉盤機關,公雞就會搖身一變變成「近鳥龍」。

參觀完驚奇恐龍世界大展後,你是不是跟小瑪和盧卡一樣對恐龍更了解了呢?打開點讀筆挑戰「知識小考驗」,一起回答問題吧!

《發現恐龍世界》的最後一頁是個立體大摺頁,掀開後可以看到恐龍分類年份代表,上面的文字也都有點閱讀功能。找找看你最喜歡的龍生活在哪個時代,又屬於哪一類哪一目吧?……閱讀更多